校外培训这事儿,真是越禁越火!家长们挤破头想让孩子上名校,培训机构就瞅准了机会,超前学、超时学,忙得不亦乐乎。到底咋回事?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。
培训机构为啥这么热衷超前教学?答案简单:家长有需求,市场有钱赚。现在的小升初考试,早就不是考六年级课本那么简单了。好多名校直接把初中知识、奥数,甚至新概念英语的题目搬到考卷上。学校不教这些,家长咋办?只能花钱送孩子去培训机构补课。机构也聪明,直接开班教这些“超纲”内容,专门迎合名校的胃口。
更离谱的是,名校招生压根不公开考试。很多学校直接去培训机构“挑人”,因为优秀生都扎堆在那儿。机构里学的都是学校不教的“高级货”,名校一考,就能轻松把尖子生挑出来。这不就是个闭环吗?家长想让孩子进好学校,只能往培训班里送。
培训机构也不是谁都收。想进班?先考试!成绩不好的,人家直接说“拜拜”。为啥?因为教优秀生省事儿,成绩出得快。差生底子弱,习惯也不好,老师费半天劲可能还看不到效果。优秀生就不一样了,稍微点拨就能进步,家长也高兴,机构名声也响。谁不愿意干这买卖?
家长的心思也好猜。谁不想自家孩子当学霸?不少人巴不得小学就把初中知识学完,初中就把高中内容搞定。培训机构看准这点,直接把课程安排得“快到飞起”。一个暑假学完一整本书,家长觉得值,孩子成绩好,机构赚得盆满钵满。大家都开心,对吧?
但这事儿真有那么美?超前学听起来牛,可问题也不少。孩子学得太快,囫囵吞枣,公式记了一堆,原理啥也不知道。培训班一个月把一本书讲完,基本不讲为啥,只教咋做题。孩子看似会解题,可真问起来,脑子一片迷雾。更别提做题做得太多,孩子都烦了,哪还有学习的乐趣?
这还不算完。超前学的孩子回到学校,课上老师讲的东西他早就会了,干脆不听课,玩手机、发呆。结果呢?基础不牢,后面学深了就露馅。很多孩子小学成绩拔尖,到了初中、高中却跟不上,为啥?因为之前学的都是“快餐知识”,吃着香,消化不了。
数据也能说明问题。据教育部统计,2023年全国校外培训机构数量比2021年少了近一半,可市场规模却没怎么缩水。为啥?因为家长需求还在,机构只是换了个马甲,地下补课、线上课程照样火。有的机构甚至打着“兴趣班”的旗号,继续教奥数、教英语,监管难,家长还抢着报名。
这现象背后,其实是大家对教育的焦虑。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,学校想招到好苗子,培训机构想赚钱。结果呢?孩子成了“学习机器”,每天刷题到半夜,哪还有时间玩、休息?长此以往,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都被磨平了,值不值?
当然,也有人觉得超前学没啥不好。孩子聪明,学得快,为啥不让他多学点?可问题是,学得快不等于学得好。真要培养天才,得多给孩子空间去思考、去探索,而不是把他们塞进培训班的流水线。爱因斯坦小时候可没上过奥数班,对吧?
再说个生活里的例子。我有个朋友,孩子小学五年级,暑假报了个培训班,两个月学完了初一数学。结果开学后,学校教的东西他全都会了,课上就开始走神。后来初一考试,成绩倒不如小学时稳定。为啥?因为他学的那些公式,压根没搞懂原理,稍微换个题型就懵了。这不就是典型的“拔苗助长”吗?
教育这事儿,归根结底还是得回归本心。学知识是为了啥?不就是让孩子未来过得好点,有能力面对生活吗?可现在,孩子学得累,家长花钱花得心疼,培训机构赚得笑哈哈,到底谁是赢家?咱们的教育,咋就走进了这条死胡同?
写到这,我倒想问问大家:你们家孩子上培训班吗?超前学了多少?觉得值不值?欢迎留言说说,咱们一起聊聊这教育的“怪圈”咋破!
配资是做什么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